中国AI神经介入的“出海样本”:强联智创的东南亚突破与全球雄心
中国AI神经介入赢得全球瞩目,强联智创海外首展即斩获订单。
“今年下半年,我们才刚开始布局海外市场,尝试参加了一些国际展会。”强联智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强联智创”)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秦岚在接受健康凯歌专访时表示,“没想到效果如此显著,首次参展便成交出海第一单!”
要知道,出海并非只是“走出去”,而是要“走进去”。作为中国AI神经介入领域的创新企业代表,强联智创正在带着中国原创产品“走进”全球市场。
2025年,强联智创的全球化布局捷报频传:8月首战告捷,于泰国曼谷AAFITN大会现场成交海外第一单;10月再下一城,在雅加达ANIA盛会上以“DEEP AI for NEURO”全新主题,引发了东南亚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而今,其征程仍在加速,即将在德国揭开全球化战略新格局。


在关乎人类健康的命题前,好的医疗产品是世界性的答案。强联智创凭借“DEEP AI FOR NEURO”核心理念,正在将“中国原创——AI神经介入产品”带向世界,为全球患者带来新的可能。
“对于这样一款极具原创性、海外市场从未有过的产品,没有想到大家的接受程度如此之高。”秦岚回顾感叹,“20年前,我们是请美国专家来指导医生学习怎么做神经介入手术;20年后,是中国专家带着我们的AI产品,去向海外医生讲解最新的技术进展”。

据她介绍,过去十年,强联智创始终专注于脑血管病垂直领域,不做泛化创新,而是致力于将“导管塑形”等关键技术做到极致,切实解决临床医生的痛点。目前,强联智创已有两个产品进入国家药监局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且产品既是中国原创,也是全球首创。
一款产品是手术计划软件,获批国内首个“AI治疗”创新医疗器械三类证。由AI辅助医生进行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手术规划,在医生确认后形成最优手术方案。要知道,在1/4指甲盖大小的地方去做一个非常精细化的操作,难度可想而知。搭载其自主研发的AI导管塑形机器人后,即可解决人手无法企及的精细操作难题。该产品通过国家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被评为最高级别——“国际领先”水平并获得中国专利奖、国家专利密集型产品认定等国家级荣誉奖项,既开创了AI辅助神经介入手术治疗先河,也填补了国际空白。
另外一款产品是AI决策软件,主要是帮助医生或患者来评估是否需要外科方案介入。传统的诊疗方案高度依赖医生的个人经验,然而不同医生间的经验与判断往往存在显著差异,这直接导致了诊断结果的不一致,给患者造成诸多困扰。基于这项创新产品,强联智创进入2022年国家工信部和国家药监局两部委联合组织的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名单,并于2024年被评为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揭榜优胜单位。
以核心产品为基石,强联智创构建了全产业链、全业态的AI服务,形成覆盖诊断(Diagnosis)、评估(Evaluation)、介入手术(Endovascular Surgery)和患者服务(Patient Care)与一体(All-Inclusive)的整体解决方案。


国内市场决定一家创新医械企业的下限,能否解决基本生存问题,能否获得足够的现金流推动研发。下限正在抬高,而天花板抬高还得依靠国际化。
回顾中国出海之路,我们实现了从“中国制造”的代工时代,到“中国品牌”的性价比时代,再到今天以强联智创为代表的创新企业,凭借“中国创造”正在全球范围内重塑中国形象。
从战略布局观察,强联智创正以“由点及面”的方式构建海外格局:以泰国曼谷为起点,迅速拓展至印尼雅加达,充分传递出深耕东南亚市场的坚定信号。
为何首选东南亚?秦岚在访谈中道出了背后的逻辑。
“首选东南亚,源于对其医疗市场深入了解。”秦岚阐释道,许多当地医生曾在中国受训,对中国医疗体系非常熟悉:“这一纽带使得中国专家能高效地协助我们对接海外资源,这对于我们这类典型的‘医工结合’产品而言,无疑是关键的先天优势。”

商业层面的考量同样关键。她进一步指出,“我们会优先进入支付能力强、人口基数大且医生专业水平高的市场。只有在这样的市场先站稳脚跟,取得初步的商业回报,我们才能持续深耕,并逐步将创新成果推广到更广泛的地区”。
而强联智创的全球视野,远未止步于此。
“我们也在积极推进CE与FDA的认证工作。”秦岚坦言,“由于产品本身具有较高的创新性,评审流程会更复杂,周期也相应更长,这是我们早已预见并做好准备的。”
她的目光也已投向更远的市场:“与此同时,我们也在持续关注包括东南亚、南美在内的新兴市场——那些人口基数大、经济活力强的地区,都将是我们未来布局的重点。”


在企业经营中,如何在“挣钱”与“值钱”之间取得平衡,是许多企业管理者持续思考的命题。对此,秦岚在访谈中给出了她的理解:“企业要做的不只是销售,而是两件事:既要让公司赚钱,也要让公司值钱。”
把钱花在刀刃上,要平衡短期收益与长期价值。
“尤其是当我们引入了资本之后,就不能仅仅停留在追求利润和股东分红的层面。”她解释道,“比如我们在临床试验、持续研发、新产品布局以及全球市场拓展上的投入,短期来看可能会影响利润,但长期来看,这些投入恰恰是让公司‘更值钱’的关键。”
作为一家在脑血管病领域深耕多年的企业,强联智创正在构建超越单一产品的商业格局。

“除了现有的产品线,我们未来还将推出更多合作产品。”秦岚透露,“随着商业渠道的建立,我们不会局限于销售自有产品和服务,而是有着更广泛的业务布局。”
在她看来,学术投入是最值得的投资方向之一。“这些基础性的学术投入,表面上不直接产生收入,但却是构建公司核心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商业回报的终极意义,秦岚有着更深层次的思考,获得更好的商业回报,并非最终目的。但在商业世界里,只有取得商业上的成功,才能有资源研发出更多产品,服务更多患者,最终推动整个医疗行业的进步。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精彩阅读
-
中国AI神经介入的“出海样本”:强联智创的东南亚突破与全球雄心...
中国AI神经介入赢得全球瞩目,强联智创海外首展即斩获订单。“今年下半年,我们才刚... -
黄河千年清一回 活性龙肽横空出世 引领非药物疗法造福全人类...
2025年11月4日,一则重磅消息引发健康领域广泛关注——中国非药物疗法带头人、... -
护航外交盛事!利亚德助力中西元首会见圆满成功...
11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西班牙国王费利... -
固态电池产业化进入关键期!权威白皮书发布,先导智能领跑全固态电池量产...
随着新能源产业对高性能储能技术的需求升级,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的核心方向,... -
年产20亿支,可减少塑料使用6000吨毛竹变吸管绿色又增收...
年产20亿支,可减少塑料使用6000吨 毛竹变吸管绿色又增收 吸管、雪糕棒、... -
编程春风吹进山乡课堂,全国现存少儿编程相关企业超440家...
曾经,在群山环抱的山乡,教育信息化发展缓慢,孩子们与前沿科技的接触少... -
新能源车市:从价格战到价值战,现存相关企业超164.2万家...
随着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调整,叠加年底传统销售旺季,我国新能源车市迎... -
电竞市场规模预计突破3000亿元,现存相关企业超13.9万家...
电竞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随着其纳入亚运会等大型赛事,产业链不断延伸,... -
进博会现场:瑞士莲以经典与创新奏响甜蜜“交响曲”...
中国经济网上海11月9日讯(记者杨秀峰)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 -
深耕中国市场,瑞士莲本土化创新赋能...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于2025年11月5日在国家会展中... -
范曾笔下的东方神韵——在观音山邂逅一场会呼吸的中国画...
范曾,1938年生于江苏南通,是著名书画家、国学学者,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 -
第二届民营企业法治(观音山)论坛将于12月2日举办...
第二届民营企业法治(观音山)论坛将于12月2日举行。本届论坛由中国行为法学会与广... -
全运会点燃健身热潮,现存健身相关企业超165.5万家...
近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在广州精彩上演。开幕式分为体育仪式、文... -
央视曝光医保卡被“薅羊毛”,现存药店相关企业超112.3万家...
近期央视曝光医保卡被“薅羊毛”,乱象丛生。生产企业将日用品备案为“一... -
“您的快递正在路上吵架”上热搜,现存自动驾驶相关企业超8200家...
近日,网络热梗“您的快递正在路上吵架”有了新剧情:一辆无人驾驶快递车不断发出“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