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脱贫攻坚的“硬骨头”如今发生了哪些变化?
年中经济观察丨曾经脱贫攻坚的“硬骨头” 如今发生了哪些变化?
贵州威宁、赫章等9个县曾是全国最后一批脱贫摘帽的贫困县。作为曾经脱贫攻坚的“硬骨头”,如今都发生了哪些新变化?脱贫人口又有什么收入新渠道?
“订单式”技能培训激发就业新活力
当记者来到威宁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时,正赶上多场技能培训课。教室里,老师带领大伙学习电工相关知识。室外训练场上,尽管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但学员们仍抓紧时间练习叉车技能。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中不少人都是脱贫户。
记者发现,教室里张贴着不少培训课表和考试安排。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1到7月已经组织了110个班,培训总人数达5500多人,内容涵盖电焊工、叉车、家政等领域。这些培训中大部分由政府免费为当地群众组织,培训内容和时长都严格按照课程表进行。
贵州威宁产投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威:目前我们培训的情况大多是订单式培训,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我们就培训什么样的工种,直接输送到企业。
技能培训如何让务工人员脱颖而出,记者来到距离产业园不远的一家光伏生产企业寻找答案。在车间里记者看到,企业正组织对新入职员工开展岗位培训。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这里90%以上都是本地员工,相较于普通工人,拥有电工证、叉车证等相关证件的人更受欢迎。
光伏组件生产企业生产部负责人 李富成:有技能证书的,包括有一些门槛有要求的岗位,我们会在薪资上有所提高。
记者在交流中发现,不少来自脱贫地区的员工已经成为企业骨干。眼前这个小伙子经过两年多的成长,成为企业设备工程师,能快速处理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光伏组件生产企业设备工程师 赵桐:肯定要多学习,你有相关技术,出去找工作也是被优先考虑的。
今年以来,威宁已开展职业技能培训7011人次,涉及14个工种,城镇新增就业达8120人。
因地制宜发展“一县一业” 带动百姓增收
就业帮扶更加精准的同时,各地还因地制宜探索县域富民产业,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贵州赫章县是天麻主要产地之一。在平山镇一家天麻企业的生产车间里,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在处理天麻生长所必需的养料菌棒。经过筛选、发酵等工序后,一个个新鲜出炉的菌棒被送进培养室。
总台央视记者 李啸虎:这个菌棒里,褐色的线条就是天麻生长必需的密环菌,线条越密代表营养效果越好。一亩天麻需要250个菌棒。以往这种菌在自然环境下培养需要3年左右,如今,智能化生产线上60天就可以生产一批菌棒,带动天麻种植的规模和品质都有了较大提升。
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去年底投产以来,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年产量可达500万个菌棒。得益于菌棒加工和种植技术的发展,在赫章平山镇,当地天麻种植规模从2023年的8000亩,到今年有望扩大至2.2万亩,带动天麻逐步成为全县的支柱产业。
贵州赫章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李杰:到2024年底,我们全县的天麻种植面积达到了8.2万亩,产值达到了12.5亿元。种植大户要带动我们的老百姓参与种植。
培育县域富民主导产业,成为不少脱贫县发展的新动力。在湖南安化县,当地积极发展黑茶产业的同时,围绕茶园开展生态旅游。仅这个月,这座占地2500亩的生态文化体验园就吸引各地游客15000人次。
湖南省安化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王以平:我们将坚持把产业帮扶、就业帮扶作为重中之重,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帮扶超680万监测对象消除返贫致贫风险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记者从农业农村部了解到,截至6月底,全国累计帮扶超过680万监测对象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脱贫攻坚成果得到持续巩固拓展。
今年以来,脱贫地区帮扶产业提质增效。安排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增加到1770亿元,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保持在60%以上,截至6月底,过渡期以来累计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超3900亿元,支持脱贫户发展种植、养殖、加工等生产经营项目。近四分之三的脱贫人口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了利益联结关系。
就业帮扶举措持续强化。分省下达2025年度稳岗就业任务,深入开展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
农业农村部帮扶司副司长 刘均勇:强化脱贫人口就业监测调度,采取有力措施,促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截至6月底,全国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规模达到3283.3万人,同比增长0.3%。
“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持续巩固提升。脱贫家庭和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对象家庭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保持动态清零,脱贫人口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9%以上,脱贫地区乡村医疗卫生服务“空白点”保持动态清零。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房抗震稳步推进,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4%。
农业农村部帮扶司副司长 刘均勇:截至6月底,全国累计帮扶超过680万监测对象,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尚未消除风险的也都落实了针对性帮扶措施。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
监制丨王琰 岳群
制片人丨梁丽娟 王凯博
摄像丨欧阳干湘 贵州台 沈靳
编辑丨张昊
--> |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精彩阅读
-
曾经脱贫攻坚的“硬骨头”如今发生了哪些变化?...
年中经济观察丨曾经脱贫攻坚的“硬骨头”如今发生了哪些变化? 贵州威宁、赫章等9... -
高新投三江化工场景消防解决方案,打造化工安全绿色生产新标杆...
磷化工产业是贵州省重点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其生产过程涉及黄磷、磷酸等易燃易爆物质,... -
上古银河:青年力量引领文化融合发展新征程...
自国务院发布《中国新青年白皮书》以来,时代对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有了更为... -
钛动科技蝉联“2025数字服务暨服务外包领军企业百强”,彰显出海服务...
7月23日,“数字服务暨服务外包领军企业推介会”在中国光谷科技会展中心(武汉)隆... -
中医认为吃糖是大补?我国现存甜品相关企业超13.7万家...
近日,“学了中医后才知道多吃糖是大补”上热搜,但事实上,这件事还需要辩证来看。中... -
第五届新电商大会在延边启幕,电商相关企业半年新增400万家...
近日,备受瞩目的第五届中国新电商大会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盛大举行。此次大会选... -
麦当劳不想当“地主”了香港商铺市场深度调整期下场售铺...
观点网一个不算冷知识的知识,国际连锁快餐巨头麦当劳,其实是靠房地产投资赚钱的。 ... -
青岛:百年酒香里的城市活力与民生欢歌...
盛夏时节的青岛,海风送爽,麦香四溢。7月18日,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如约启幕,... -
走进民企看发展丨攀“高”向“新”民营经济谱新篇...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今年上半年,政策... -
全域融合,立体出击! 锡林郭勒品牌借力那达慕实现强势出圈...
在内蒙古第35届草原那达慕大会期间,盟品牌建设促进中心策划并成功举办了一系列区域... -
“以旧换新”再发力,银联工行新实践助力消费提质扩容...
2025年,中国银联持续响应国家“以旧换新”加力扩围的号召,与各银行商户协同配合... -
“低空”赋能千行百业,全国现存低空经济相关企业超8.4万家...
低空经济作为新兴产业,正成为驱动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近年来,“低空+”模式赋能... -
央视揭互联网保险藏暗礁,全国现存保险相关企业超76.6万家...
互联网保险市场暗藏陷阱,消费者需警惕。部分产品以“百万保额”为噌头,实则核心保障... -
连云港灌南:从赛场到社区,志愿红绘就志愿服务新图景...
“作为大学生,能在家门口参与全省青少年击剑锦标赛的志愿服务,我感到特别自豪,也十... -
千年濮绸绽新颜 磐十携技赴盛会 —— 桐乡非遗文化借国际对话舞台焕...
7月27日,“和平之桥?大湾区与欧洲青年领袖对话活动”在今日中国澳门会客厅盛大举...